定海谈 | 站在虹口,看隔都历史意义的生产与消费

2016-03-14 定海桥互助社 定海桥 定海桥

「定海谈」

 
024

讲述:杜希尧

同场:李丽梅

主持:陈韵

时间:2016.03.16 周三 19:00

地点:上海市杨浦区定海港路252号 · 定海桥互助社二楼(见页末地图红点处)

参与方式:关注本微信公众号,回复“定海谈024+姓名+手机号”即可报名参加

友情提醒:请大家用茶水费(10元/位,学生半价)来支持互助社的独立运营,投入现场募款箱中,也可点击页面底部“赞赏”按钮捐款支持。欢迎自带水杯,鼓励环保。


「定海谈」以定海桥社区为基地、以地方经验为参照,关涉港台日韩新马等各国各地的社区文化实践,团结各界人士,试图为社会发展与变革提供新观察与新思想。

文案/杜希尧  编辑/陈韵   摄影/杜希尧

题图:从虹口的犹太纪念馆俯瞰周围社区

周期性地,一个地方会对自己的历史感到骄傲或焦虑。“犹太人在上海”这个议题自1990年代起的塑造过程,内涵着一种对外沟通和获得历史地位的欲望,一种进入“全球历史”的渴望。生产这一本地历史与论述、并由此对外勾连与互动的动力来自哪里,又如何作用于地方自身呢?


隔都(Ghetto)历史意义的产生,与每个城市本身发展息息相关,经常表现为对史料的习惯性误读,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符号化的利用,有时还涉及对现实政治的考量。这是本次定海谈所要探讨的核心。


杜希尧会从隔都一词的前世今生谈起,概述它在形态上和文化上的变迁,如何塑造了现代的犹太身份。对于很多欧洲城市而言,隔都是几个世纪以来内嵌的城市肌理。相比之下,上海隔都(Shanghai Ghetto)似乎十分年轻,隔都的意义因此也更加单纯。的确如此吗?现有对“上海犹太人”的认识是怎么来的?关于“上海隔都”的叙述是如何建立的?为什么会有仪式性的纪念活动?集体记忆、学术知识和历史意义如何被生产、传播和消费?为何某些历史事件是值得纪念的?如何纪念?为何要保护或重建某些建筑和区域,而另一些则可拆毁?隔都有什么历史文化价值?这个价值是如何被赋予的?而这一切又与当下的社区发展有什么样的冲突和互动?

讲述者

杜希尧在美国麻省的汉普郡学院(Hampshire College)读中东欧历史,过去两年间的主要兴趣在研究上海的犹太人历史。


定海桥互助社

定海桥互助社,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定海港路252号,是一个自我组织的学习、沟通、反思和服务的活动现场,寻求社区文化/价值建设同艺术/知识生产相结合的行动和创造方式,以互助的原则同在地社区和广泛的同道者互动、协力与合作。

欢迎访问我们不断建设中的网站

dinghaiqiao.org


赞赏说明
通过“赞赏”支持我们可附赠:
打赏5元可取定海桥明信片2张

打赏30元可取定海桥互助社定制版搪瓷杯1个

打赏50元可取《定海桥笔记》展览画册1本

打赏80元可取庾凯关于定海桥的艺术作品“聚居区:一块肥皂”

打赏150元可挑选流行类黑胶唱片(非古典)1张

打赏252元及以上的土豪们你们一定不在意赠品了呢,随你挑
*如需以上赠品,请留言“微信名+手机号+赠品名称”,我们会做好记录并静候您前来定海港路252号领取!如需邮寄,请补上邮费并留下地址哦